2020年11月28日 星期六

吉爾拜登的築家智慧《Where the Light Enters》



《吉爾.拜登的築家智慧(1)》
猶憶2019年年底,我在Barns and Noble書店找尋一本自我成長書籍,最好內容能像是林白夫人那本經典的《來自大海的禮物》一樣充滿著持家智慧,讓我在扮演自我及母親角色間能更加游刃有餘。在暢銷書的書架上,我即刻被《Where the Light Enters》封面副標題「Building a Family, Discovering Myself」給吸引了,完全符合我的期待,時不容緩地將此書捧回家中拜讀。
此書當時被我欽選為深夜讀物,在暖綿綿被窩裡撐著半闔的雙眼捧讀,書竟被我讀的間間斷斷、悠悠忽忽的。只知道是一位美國參議員的老婆寫的持家回憶錄,她溫婉柔情的文字如祖母般的智慧言語,數度成功將我催眠。多日之後,書讀至半途竟連同床邊地上的那胡亂堆疊的書本一併塞回客廳的大書櫃裡。
如今,吉爾.拜登即將成為美國第一夫人,經由外子的提醒下,讓我從我龐大的書櫃裡撈回顆遺珠。我依循畫線的筆跡,花了兩三天再度重溫那些曾令我感動的段落。
這是一本非常溫馨的回憶錄,由垂暮之年的吉爾.拜登所撰寫,她是一位英文教授,也是前任美國第二夫人。書裡娓娓述說著吉爾人生一路走來面對的家人關係時各種角色的轉換過程。 看她每一個階段是如何從家人身上得到經營家庭及維持親密關係的奧秘。
這本回憶錄與蜜雪兒歐巴馬所著《成為這樣的我》風格迥異。出身律師的蜜雪兒在自傳中明顯嶄露出她坦率真誠的性格及穎悟精明的辯才,內容囊括了教育、家庭、種族、政治、身分認同等人生全方位議題深度探討的。然而,熱衷文學且個性內向的吉爾,她的追憶裡反倒是流露著抒情溫雅的文學風格,好似在騰騰爐火旁、啜著熱茶,聽著一位氣質如幽蘭的老祖母分享著她成長故事、築家智慧,裏頭充滿了微笑、淚水及令人揪心的唯美嘆息。
故事一路以家人關係為主軸鋪陳她人生的心路歷程,她曾有過外婆對她的不認同、一段失敗的婚姻、再婚的遲疑、嫁入拜登大家族的迷惘、懷孕時的焦慮、找回自我的爭戰、面對丈夫腦瘤手術時的堅強、子孫長大後放手的領悟及喪子之傷痛時再次的振作...等等。與家人每段相互扶持的悉數時光都成了她腳前的明燈,伴她走過人生漆黑低谷或迷途荒徑。
不論目前妳身為家庭裡何種角色的女人, 皆能在此書得到共鳴。妳會在書頁間翻讀到許多家庭日常互動的小細節,看似雖單調平凡,卻不得不認同那皆是家庭裡應該要保有的光芒及溫度。
由於此書尚未有中文翻譯版本,我先簡略分享一下我粗淺的閱讀心得,我相信我所述及故事內容雖只有一小部分,也能稍稍滿足求為母智慧若渴的妳。
明天,我們再開始進入這溫馨的吉爾祖母小屋,尋著築家智慧。



《吉爾.拜登的築家智慧(2)》
坦白說,結婚生子後的我,對於經營家庭這方面確實是感到陌生茫然的。這世界上好像沒有一本所謂家庭架構說明書及指導手冊供我參考,只能靠自己摸索,也經常在瑣碎雜亂的育兒生活裡迷失方向,少了力量。
有時我會讓自己沉靜去反思自己的童年及青少年時期,藉由孩童的角度去了解家人對家庭渴求是什麼,避免那創傷的,擷取那美好的,小心翼翼地使用上一代傳遞下來的智慧去營造出一處可以滿足家人所需的港灣。
吉爾亦是如此。
在書中一開始她細膩描寫她在童年及青少年時所遭遇到的家庭處境,讓讀者能了解到她的築家準則是有跡可循的。
.
.
一.祖母的理解和關懷
她非常不喜歡葛佛雷外婆。
受過大學教育的外婆極度反對吉爾父母的婚姻,認為女婿出身低,與自己的女兒完全不相配。外婆縱使千方百計阻饒,也無法阻止吉爾父母偷偷結婚並生下孩子。當長孫女吉爾出生時,外婆理所當然地對她冷淡,還經常嘲諷吉爾長得像父親,不是他們家的人。抱怨、否定、不認同、尖酸言語、冰冷的情感充斥著外婆家,讓吉爾感受不到所謂家的溫暖。
幸運地吉爾有一位疼愛她的雅各祖母。
當她受不了葛佛雷外婆時,她會偷偷地溜出家門,搭車奔向雅各祖母的懷抱。那瀰漫著義大利麵包味道的祖母家總讓她流連。簡樸小屋裡永遠有豐盛美味的食物、理解關懷的擁抱及親吻、幽默鼓勵的言語,祖母總能遞上她所需要的,那是家該有的溫度。
.
.
吉爾是這麼形容祖父祖母家
『That was Grandmom and Grandpop's home:A place where every meal ended with satisfaction-- in our stomachs and hearts alike』
(祖父祖母家是一處提供滿足饗宴之所在,不論是胃或心靈。)
.
.
二.父母對婚姻的忠誠
吉爾的父母是她婚姻智慧的啟蒙者。吉爾父母相識之初便像羅密歐與茱麗葉般相戀,即使外婆不成全,也無法動搖他們堅貞不變的愛情。婚後,他們仍珍惜彼此且對對方忠誠,並毫無保留的為對方付出。在孩子面前他們只表現出夫妻之間該有的互動,包括了親吻擁抱、打情罵俏、促膝長談,幾乎從不吵架。
然而,最讓吉爾動容的是晚年父親對葛佛雷外婆的原諒及包容 ,那意味著他對妻子最廣闊高深的愛。
葛佛雷外婆晚年身體孱弱時,父親主動成了唯一照顧外婆的人。事實上,外公家是開藥局的,不論金錢上或藥物上都不缺乏,但父親仍堅持定期去照顧外婆,確保她得到足夠的照護。
.
.
『My father provided the kind of attentive, familial care that money can't buy -- and that a lesser man might have withheld.』
(我父親提供的是錢買不到的家人照護之用心,那卻是極少人願意給予的)
『Putting aside your hurt feelings or bitterness at rejection because the woman you love most in the world care about this person. 』
(你必須拋開曾經受傷的感覺或是被拒絕的苦痛,因為我全世界最愛的女人關心眼前這女人。)
.
.
三.母親的聆聽
青少年吉爾到了中學,叛逆的她經常與嚴格的父親有衝突,母親成了她情感寄託。
吉爾母親雖然不擅摟抱,卻善於聆聽孩子的煩惱,並不給予任何評斷及貼上任何標籤。
在吉爾與姊妹們失意沮喪的時刻,她們喜歡找母親訴說,母親的善解人意總能安撫她們。在她的人生母親裡一直是最溫暖且值得信靠的家人。
.
.
『She understood that people had weaknesses, and her first instinct was always to help rather than criticize.』
(她知道每個人都有弱點,她第一直覺永遠是提供幫助而不是批評。)
.
.
四.接受新家庭及新家人的準備
吉爾在十八歲的時候有段失敗的婚姻,她天真以為婚姻只要像她父母一樣相愛即可,沒想到那是她人生裡最大的失敗。她覺悟到她根本沒有準備好進入婚姻;她並非母親,婚姻對她來說不僅僅是兩人的浪漫世界。
離婚後的她,沒有回娘家療傷,反而搬進了一間市郊的小公寓,選擇獨立生活,繼續接受教育,並取得教師職位。
期間,因友人介紹關係,她和參議員拜登開始約會。
那時拜登剛經歷一場車禍失去去了美麗摯愛的妻子及十一個月大的女兒,並留下了兩位雙胞胎幼子。
在雙方穩定交往過程中,拜登認定吉爾會是未來相伴的好妻子、好母親,積極追求並多次求婚,期望孩子失母的傷痛能因她度癒合、破碎的家庭也能因她而再度完整。
吉爾卻對這份感情感到侷促不安,頻頻未答應拜登的求婚。
第一,內向的她必須扮演好參議員夫人的角色,在公眾的注目下生活。
再者,拜登家族合一的精神是不容許被破壞的。
拜登家族有一個神聖的誓言『"My word as a Biden."』(以拜登之名),不論他們家族成員說什麼話,最後如果加了"My word as a Biden."便是百分之百的事實,絲毫不作假。拜登家人之間彼此的忠誠及愛是如此鏗鏘有力,早已形成穩固的緊密環鏈,她必須抱持這段婚姻只許成功不能失敗的信念,她不能斷了這家族的環鏈。
另外,她也擔憂著自我及家庭的選擇。
嫁給拜登後她馬上面臨的是成為一位照顧兩位幼子(杭特及博)的母親,她對母親角色全然不知,她能勝任嗎? 況且,她汲汲夢想成為一位優秀教師,結了婚必成了她邁進夢想的羈軛,內心不斷交戰。
吉爾已曉然婚姻並不是兩人合一,而是與一個家庭的融合。
未料拜登家族的每位成員各各伸出溫暖的手擁抱吉爾,用行動和愛去用心理解她剛進一個家庭的不安及無措,誠摯熱情地歡迎吉爾成為他們的一家人,成功地讓她卸下了防衛。
終於在拜登第五次的求婚下,吉爾說了YES。她決定成為了一位妻子及母親,四人不論是富有或是貧窮,不論是健康或是疾病,他們都始終要一起對抗這世界。
日後,她不只取得了杭特及博的認同,也與拜登的姊姊成為閨蜜,與婆婆成為母女,成了緊密的一家人。



《吉爾.拜登的築家智慧(3)》
她不是丈夫的附屬品、家庭的犧牲品;她是吉爾,她自己。
.
有些人對於我這回讀書會的選書產生質疑。我在此需要說明一下:我介紹這本書並無影射任何政治立場。
.
吉爾雖然是拜登家族一員,但別忘了在家族背後--她仍是獨立女性個體,不屬誰的影子,也無須依附任何人活著。
.
吉爾--一位平凡內向的女孩,在第一段婚姻破碎之後,為了愛又勇敢選擇走進家庭;身作一位參議員妻子,擁有兩子一女的她經常思索著該如何做好一位妻子與母親的角色。
.
心思細膩的她會用理解、愛及儀式感時時在家製造溫馨氛圍攏合一家人的心,也刻刻提醒自己不能因為先生與孩子來禁錮自己的靈魂。
.
她在家人與自我兩邊來回擺盪中,最後取得了平衡,走出了自已的路。
.
她在書中說了一句讓我心動的話:
.
『I couldn't be the wife or mother I wanted to be if I didn't follow my own path.』
(我無法成為一位理想中的妻子或母親,如果我沒有走在我自我真正的道路上。)
.
她用持家的瑣碎時間充實自我,取得四個碩士學位及一個博士學位,並在文學教職上發揮所長、貢獻己力。即使她已成為美國第一夫人,她也從未放棄教職,如她當初結婚一樣,初心貫徹如一。不論是美國的這個大家庭,還是嫁入拜登的家庭,她清楚知道保有一尊真真實實的自我,才能愛身旁的人。
.
這過程中她是如何自我覺醒的? 她對母親角色是怎麼靠著一層層的自省、解剖及突破來形成;當我們闔上書之餘,所有妻子或母親都該去思考這命題。
.
這本書凝淬了吉爾一生的智慧,她鼓起勇氣對著眾人侃侃而談,內容表現出女性身為母親時該有婉約溫柔、包容體恤,及堅強穩定。我實在不理解為什麼這社會還是會認為她是附屬某男人的妻子,用先生的品格來定義她的書?
.
若要說我的書選得不好,或許是我沒有掌握好時機點;在美國大選剛過,選情爭議未退的敏感時期,選了這本書。讓吉爾成了代罪羔羊,造成些許人對這本書的質疑。
.
擰心的是,在這高科技、高文明時代,女性好不容易在繁瑣家務中披荊斬棘開拓了自己的道路,末端還得通過殘酷的社會大眾眼光衡量她丈夫的品格或子女的成敗,最終才能論斷她的成就及地位。
.
希望大家在閱讀這本書時,切莫再用政治或拜登的角度看她;這位女人不是丈夫的附屬品、家庭的犧牲品;她是吉爾,她自己。



《吉爾.拜登的築家智慧(4)》
五.婆婆的為母智慧
吉爾嫁入拜登家之後,她從婆婆珍.身上汲取了不少母親該有的智慧;讓她在面對孩子成長時,母親角色所需要轉換及演變,有了較為寬廣豁達的心路歷程。
.
比方,吉爾頭一次在拜登家過夜,隔天一早當她準備要洗著水槽裡的碗盤時,婆婆走進廚房與她獨處一室,她感到相當緊張,猜測此刻婆婆無論說什麼,一定都會不順耳。
沒想到婆婆開口便說:『不論妳跟我兒子交往到什麼程度,我想跟妳說「謝謝」。』
吉爾愕然不解,反問:『謝謝什麼呢?』
『謝謝妳讓我兒子能再愛一次。』婆婆回答。
她深刻體悟到--無論母親再如何深愛著孩子,當孩子長大後,她們對孩子是無所求的;她們不會想要干涉或要求什麼,只希望孩子能在人生之路上幸福快樂足以。
.
『There's always a part of you that wants to step into your children's lives and make the right decisions for them-pick them up when they stray and put them on the safest, easiest path, just as we did when they were small. But the tragedy of being a good parent is that the better you are at your job, the less you will be allow to swoop in and protect the people you love most in the world. You have no choice but to trust that they'll do their best and hope that fate will be kind. She could see that her son was happy again. And in the end, that was what mattered.』
❤️有某部分的妳想踏入孩子的生活,為他們做出正確的決定,如同他們孩童時我們為他們做的那般--每當他們迷失方向時去引領他們,並把他們放在最安全且最簡單的行徑上。 怎奈一心想成為好父母的悲劇卻是當妳越想把這工作做好,妳就越不會被允許橫行去保護妳世界上最愛的人。 妳別無選擇,只能相信孩子會盡力而為,並祈求命運會對他們好一些。 最終,當母親看到兒子又重拾喜悅,那才是至關重要的。)
.
六.不管血緣有沒有相連,都是一家人
『妳有打算要洗我們的衣服嗎? 』八歲的博拿著一雙髒襪子對著母親吉爾說。這是吉爾嫁入拜登家那手足無措的最佳描述。吉爾結婚後便辭去教職在家相夫教子。她和一般新手母親一樣,對於母親這份職責所知甚少,她除了很努力學習做位所謂的"好母親"外,也擔心自己無法像孩子生母一樣得到孩子完全的愛。
吉爾試著不比較。她銘記著老羅斯福總統曾說過
.
『Comparison is the thief of joy.』
(❤️比較是快樂的小偷)
.
她選擇讓孩子們在心中繼續保留生母奈莉亞的一席位置,不去和她的地位相比;這也使得孩子們非常喜歡吉爾,甚至不允許外界稱吉爾"繼"母,而是母親。
.
與杭特及博相伴時的吉爾,母愛光輝與日俱長,她想要更多的愛,她懷孕了。懷孕過程中,她讓兩個兒子陪她去買驗孕棒,也讓他們一起去醫院迎接妹妹艾希莉的到來。第一眼,杭特及博便愛上了妹妹,堅信妹妹的來到讓家更完整美滿了。
.
吉爾將這三位孩子視為己出,她的愛沒有所謂對誰比較多或少、公不公平的問題,因為每個孩子都擁有她獨特的愛。
.
『My love is constantly undulating, moving and changing and growing, flowing to where it's needed and back again. And in the end, thought it is uneven, it equals out.』
(❤️我的愛是經常波動、移動、轉化、及成長的,它來來回回流淌至被需要的地方。雖然它一直無法保持平衡,但總結卻是相等的。)
.
七.婚姻中的自我成長
嫁給性格外向、社交及政治事業都相當成功的拜登,內向的吉爾總是顯得沒有自信。但她強迫自己要走出舒適圈,保持好奇心,而不是自顧自地焦慮,抗拒改變原本的自我。不喜歡公眾演說,抗拒媒體燈光下的生活的她漸漸學習改變。
好的關係必須在"妳知道妳是誰"及"願意繼續自我成長"之間保持平衡。
縱使伴侶知道妳的弱點,也愛妳全部缺陷,可是這並不代表妳有藉口絕不改變。
.
『Good marriages push us -- not to become someone else but to become the best version of ourselves.』
(❤️好的婚姻不是要我們成為另一個人,而是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
吉爾也認為每天打掃、洗衣、料理三餐的全職家庭主婦其實也是一份工作,有的人適合,也有的人不適合,並非每個女人皆能長期任職。
.
她在照顧女兒兩年後,決定重拾夢想及抱負,回到她熱愛的教職崗位上發展。
.
『I couldn't be the wife or mother I wanted to be if I didn't follow my own path.』
(❤️我無法成為一位我理想中的妻子或母親,如果我沒有走在自我的道路上。)
.
八.為家人關係製造儀式感
吉爾從孩童時期,父母喜歡透由對於傳統節日的儀式感來營造的家庭氣氛。因此她與拜登結婚至今當了祖母,不論是家人誰生日或是重大節日,她會鋪上桌巾、花盆裡放束花、點上蠟燭、親自烹飪幾道家常料理,歡迎家人來用餐慶祝。另外,在單調的夫妻日常生活裡,她也會為伴侶特意製造一些情趣及驚喜,這皆是讓家庭更加緊密相繫的方式。
.
『Marriage-and life, for that matter-isn't easy. We all get stuck in our routines and find ourselves bogged down by the everyday. If you're not careful, you can go for days passing your spouse in the hall, or drinking coffee at the table together, and failing to look up and really see each other. After more than forty years together, I make a point to try to create extraordinary moments with Joe from time to time. It's one of the best lessons I learned from watching my parents. 』
(❤️婚姻或是生活確實不容易。我們很容易被日復一日的日常給絆住,發現自己越深陷泥淖。如果不小心提防,很有可能會連續多日在屋簷下與伴侶擦身而過,或者一起在桌旁喝咖啡時卻從未抬頭好好地注視對方。經過四十多年夫妻相伴的日子,我會偶爾提醒自己要盡量與喬製造特別不一樣的時光。這是我從觀察父母婚姻中學到的最好的一課。)



《吉爾.拜登的築家智慧(終)》
.
九.母親退位
1988年拜登腦部出現動脈瘤,不論在緊急手術或術後復健時期,都必須要有人出面為拜登人生大小事做計劃佈局。
正當拜登家族人員圍桌相爭給出自己的建議時,她想起婆婆曾經告訴她的一句話,
.
『Husbands and wives had a special obligation beyond the rest of the family.』
(❤️夫妻之間有一種特別的責任高於其他家庭成員。)
.
因此,吉爾挺身而出與先生共體時艱,她不僅掌管拜登的大小事務,也對丈夫的醫療方式做決策。
.
過了多年之後,不幸地吉爾三十多歲的長子博也得了癌症,在兒子護理照顧上等諸多事宜,她很難不干涉,她想要聽醫生的建言,幫兒子做決定。但她又憶起婆婆當年放手將為母親權責全然交託給她的智慧,痛徹心扉地體悟到要求母親放手及退居次位的心情有多麼不容易。
.
『For so many years throughout my son's childhood, I had taken his temperature, I had given him his medicine, I had nursed him back to health. It was me he came to when he broke his arm or cut his leg. The doctors turned to me to ask if I wanted him to have stitches, a splint, and antibiotic. And now, in the greatest struggle of his life, I wanted to sit the doctors down and demand to know our options. Who else could know better what he needed? Who else could make those decisions other than someone who had watched him grow up? But there was only on answer: Hallie. She was his wife.
It wasn't my job anymore-it wasn't my place. It hurt like hell, but that's the way of it. Our roles within our families change and shift and evolve, and we have to learn to let go.』
.
(❤️兒子多年的孩童時光,是我為他量體溫、餵他吃藥、親自照顧他康復。當他扭傷了肘、割破了腳,他總是奔向我。醫生替他縫補、包紮、敷藥,還會先詢問我的意見。此刻,他正跟生命搏鬥時,我仍希望能與醫生好好一起坐下來聽聽我們的選擇。只是除了看著兒子長大的我之外,還有誰比我知道兒子的需求?還有誰能替代我做出這些決定?答案唯有:哈莉,他的老婆。
這再也不是我的職責了,這裡已經容不下我。我感覺像被打入地獄,但這卻是必經的。我們在家中的每個角色都在改變、轉換、輪替,我們必須學會放手。)
.
成為婆婆及祖母後的吉爾,知道自己於家中的地位必須轉換,且時時刻刻顧慮到家庭成員中每個人的需要,學著退讓、妥協及放手。如此一來才得以保持大家庭的和諧圓滿。
.
雖然父母在孩子生命中曾經是主要角色,卻不是永遠。放手讓孩子為自己做決策,你沒有權責干涉,只能祈禱祝福 。這處境再心酸難過,都得保持冷靜、沉穩;並要懂得適時遞上一則智慧的建議或是給予一個適時地擁抱。
.
『A part of us wants our children to always need us, always be around, always prefer our sock-folding, or always think w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eople in their lives. But we know that would mean they weren't growing or living their fullest lives. Success in parenthood means preparing your children to go out into the world and leave you behind. You try to give your kids everything so that one day they will give their kids everything. I think it's a little bit heartbreaking for parents when they realize they have to take a back seat in the life of someone they love so much, but in the end, it's a small price to pay for their happiness.』
.
(❤️我們有時會希望孩子永遠需要我們,永遠在身邊,永遠比較喜歡我們折的襪子,一直視我們為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但是那意味著孩子並沒有長大或是生活過得並不圓滿。 成功父母的真義是確保孩子能全副武裝做好準備去面對外面的世界,他能完全與妳脫離。 而當妳嘗試將一切給孩子,他們有一天也會毫無保留地為他們孩子付出。 我承認當父母意識到自己必須在摯愛的生活中退居次位時,這有點令人心碎,但是為了他們全然的幸福,妳必須付出小小的犧牲。)
.
十. 永遠相互扶持的家人
長子博因腦癌逝世之後,吉爾一度陷入沮喪,置身晦暗的低潮。周遭的親朋好友認為她會像過去一樣堅強挺過傷痛並讓家人的心再度癒合,怎奈她喪子的破口太大,破碎的她已無能力再次修補這家庭。她感到無助及孤單,比誰都需要力量。
.
此時,一則"長湯匙"的寓言故事,讓她警醒。
有個男人請上帝帶他去參觀天堂及地獄。上帝給他看了兩個房間。第一個房間一群飢餓病弱的人圍繞在桌邊,中間有一大鍋香味四溢的湯,每個人手上都有一根長湯匙,但湯匙實在是太長了,他們根本無法喝到湯,飽受折磨的靈魂再怎麼努力都只是徒勞,這房間叫做「地獄」。另外的一間房間,同樣的場景、一樣的桌子、一樣的湯、一樣的超長湯匙,但用餐的人卻正滿足地將滿滿的湯倒入旁人的嘴裡,而這房間叫做「天堂」。
.
『In hell, we starve alone. In heaven, we feed each other.』
(❤️在地獄,我們獨自飢餓。在天堂,我們餵飽彼此。)
.
吉爾再也無法隱藏在黑暗中舔舐傷口,那無法使之癒合。當她已意識到自己不像表象中堅強時,要懂得釋出自身脆弱,並敞開胸懷坦然學著接受家人的關懷及幫助。
.
不論是選擇或被選擇,血緣或非血緣,只要能真心彼此相伴之人皆能成為家人,在任何時刻我們都需要依偎扶持、相互照顧,唯有一途,才能好好地存活下來。
.
『We are broken and bruised, but we are not alone. We rejoice together. We preserve together. We walk hand in hand through the twists and turns, and when we can't walk, we let ourselves be carried. It is the gift we give; our strength, our vulnerability, our faith in each other. We know we cannot heal ourselves, but we can lean on each other; we can lift each other up.
This is what makes us family. This is where the light enters.』
.
(❤️雖然我們曾如此破碎且身負傷痕,但我們並不孤單。 只要我們聚在一起便感到歡樂且珍惜。 我們攜手走過人生的曲折,直到無力行走時,我們會扛著彼此。我們給出的力量、脆弱及信仰,那皆是美好的饋贈。縱使傷痕無法自行癒合,但我們可以彼此依偎,相互打氣。
正因此我們成了家人,那是光芒映照之處。)
.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記得擺一雙跑步鞋在門口!』
今天分享吉爾拜登的這為母高招實在太厲害! 大家一定要給她好好學起來。
.
就我們所知,吉爾拜登除了是美國第一夫人及擁有多學位的文學教授外,七十歲的她還是一名馬拉松跑者。
她在《WHERE THE LIGHT ENTERS》回憶錄裡有提到:她會成為跑者是其來有自的。
.
During Ashely's teenage years, I kept a pair of running shoes by the door. Whenever she and I would get into an argument, I'd put on those shoes and go running to calm myself down. We argued so much, I became a marathon runner.
(在女兒艾希莉青少年時期,我會在門口擺上一雙跑步鞋。每當我跟她一有衝突爭吵,我會立刻穿上鞋去跑步,好讓自己冷靜下來;我們吵架的次數夠頻繁,因此也讓我成為了一名馬拉松跑者🏃‍♀️。)
.
將氣孩子的火山能量→ 爆發在提升自己能量上,這招不瞞大家我以前也試過。
憶起幾年前每逢傍晚,自己若被孩子的吵鬧聲攪擾到心浮氣躁時,我便打開琴蓋拼命練琴;怒氣越大,手指飛舞得越快,果真琴藝進步神速。
.
好!話不多說! 我已經在門口擺好跑步鞋。
.
N年之後,大家馬拉松比賽見! 💪💪💪🏃‍♀️🏃‍♀️🏃‍♀️



請尊重部落格作家的文章版權,如果要轉載者,請註明出處,切勿抄襲盜用。

歡迎加入Von Von At Home FB粉絲團。



SHA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SLIDER

© Von Von 居家生活微物瑣事